户外常识 分类>>
如何拍出高逼格的骑行自行车摄影作品?
如何拍出高逼格的骑行自行车摄影作品?大多骑行,应该都是为了运动或者旅行,我是后者。如果你是骑行爱好者,相信也会有骑自行车去旅行的梦想,因为这一路所经历的人和事都像是一道道不同的风景,大好山河的壮丽景象也总是让人流连忘返魂牵梦绕。
我本身不属于技术派,拍照很多年大多还只是靠经验和感觉,希望我的回答能给到你带来一些参考价值。
像这张照片是新藏线我们翻越的第一个达坂,画面中的骑行者(我老公)像是骑向天空,我至今看到这张照片都还能回忆起当时翻越这个达坂时被高反折磨的狼狈模样。
这是红土达坂,山头的三个骑行者在休息(等我),他们的背影被融入在的云层和红色的山脉当中,似乎是对这片广阔天地有着无限的向往,他们的身上充满了勇气和信念。
还有我的一个哥们,他其实是个胖子,照片里的他是不是也太帅了?这是搬车经过塌方路段时拍摄的照片,它充满了男性的力量和不怕艰险,生动又有魅力。
其实我拍摄时从来都不会想着怎么去构图,大多都是觉得怎么好看怎么拍,后来发现,自己拍摄的大多照片也能运用到这些拍摄理论中去。但我觉得,不要被这些条条框框的理论所限制,更多的还是要多拍多练,多看好的拍摄作品提高审美。
8. 消失点构图:通常拍摄于路面交汇点所形成的线条,我觉得它也不仅限于画面中间的交汇点,从右下或者左下方也适用。
15. 曲线构图:在画面当中用弯曲的线条来构图,使照片显得生动柔美,通常用于拍摄蜿蜒的河流和盘旋的山路。
16. 前景虚化和背景虚化:前景虚化就是焦点对准后面被拍摄的物体,用大光圈使前面的物体变模糊,背景虚化则反之。
那么你可能会问,是不是只能用单反才能拍出好的照片?当然不是,现在手机拍摄功能已经足够强大,而且手机的便利性是单反不能比的,下面都是我用iphone拍摄的照片。
我相信在骑行非常疲惫或遭遇到恶劣天气的时候,你肯定懒得拿单反去拍照,这时手机的便利性就凸显出来了。
像这张照片,我们在被大风吹,被大雨淋,被四千多米高海拔折磨得痛苦不堪的时候,直接拿手机,单反这时候不要被太嫌弃。
7. 框架构图(透过物体形成的框架拍摄的构图法):前景是自行车前轮,可以看出,Iphone也可以拍摄出前景虚化的效果,你需要使用到人像拍摄模式。
9. 逆光拍摄,需要在阳光非常强烈的情况下,拍摄出这种光射线的效果,它让画面显得温暖而有力。
另外,如果没有这样风景和条件,对于平常的拍摄来说,最佳的拍摄时间是早晨和下午,具体应该是日出后和日落前一个小时左右的那个时间段。有时恶劣的天气会更容易拍摄出好的照片,像雨后和阴天其实更适合拍摄,通常这个时候的光线和空气都非常好。
最后,来说一下图片的后期,Photoshop对大多数人来说确实有点复杂,我来推荐两个手机修图的软件。手机修图软件我会只用到vsco和snapseed,这两个app非常强大,你不需要再纠结花里胡哨的修图应用。
这张照片只用了04/Legacy滤镜。当然,这些调色滤镜并不适用于所有照片,我每次都是看哪个颜色喜欢就用哪个。
恩,我都懂,你就要出发了,所有的所有都准备好了。不过,事实往往出人意料。高原骑行的特点就在于你无法准备那些你根本预料不到的事情。拍照,也是一样。我不说啥大道理,也不搞产品评测,就说说我路上发生的小故事吧。
在川藏南线公路上,有一座海拔第二高的雪山,叫做东达山。当时我们出发的前一天下了大雪,第二天雪还没化干净。在临近山顶还有7公里时,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下面这个东东。
有的朋友一看就知道是日晕了。当时我拍下来后,觉得这么拍有点浪费这么好的雪山。于是快到了山顶时,我把手机高高举过头顶,忍着刺眼阳光,拍摄了下面这张。
这张是我318上最满意的一张。因为手机画幅有限,为了拍摄尽可能多的日晕,我只能用竖直方向拍摄。因为没有光学取景器,我戴了墨镜的眼睛几乎是眯着拍了好几张,拍了个什么效果当时完全看不出来。尤其是山峰是否拍出个对称,在手机屏幕上根本看不出来。事后,我在电脑屏幕上查看这张照片时,觉得真是够幸运才能拍下我想要的效果。
同样可惜的是,你可以看到蓝色天空上有各种模模糊糊的云气,第二条日晕也是淡淡地不明显。照片的颗粒感很重,日晕的光亮度几乎是过曝。如果我当时有一个单反,有一个过滤紫外线的广角镜头,有一个像素更高的CMOS,那么这张照片会好太多。但是这样的景色一年也碰不上一次,错过了就几乎永远地错过了AG九游会。假如说这张照片给我什么教训,那就是对于一个好的构图,手机可以让我八成地满意,而单反则会带给我两倍的惊喜。单单为了分享朋友圈,手机就足够了。但是如果我对画面要求更纯净更整体,那么手机是远远不够的。
那么配上了微单,是不是就一定无忧了呢? 也未必。在高寒地区,电池放电速度会比低海拔地区快很多。如果你在拍照后不记得关掉相机,半天 不到,你就会面对没电的现实。我在古格王朝遗址浏览时,就发生了这样的窘境。这张黑白照片是我不得不用手机拍摄的古格遗迹,可以清晰看到照片的颗粒感。为了体现立体,我不得不用后期软件锐化了照片,去除了彩色。如果当时使用相机,就算黑白也会是如下的效果。
这张照片是色达佛学院的全景。天空云彩的颗粒度很不明显,色彩过渡也比较平滑,不会出现上图有点突兀的光影搭配。
因此,即使带了相机,如果没有及时关闭电源或者及时充电,那么碰到美景也只能徒然无奈了。那么,通常相机几天充一次电呢? 根据我的经验,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每日拍照不到100张,并且每次拍摄完都会关掉电源的情况下,索尼的微单可以支持三天。所以如果你是微单,两天充一次电是比较合适的。
另一个有意思的事是带什么镜头。按理说,风景,人像都有自己最合适的镜头,所以有的伙计带了不同的定焦镜头,也有人就带了一个18-135的变焦镜头,有的土豪甚至带了不同的相机,小的随拍,大的拍风景。对于骑行的哥们姐们来说,带多镜头的并不常见。除了重量的原因外,第二个就是赶路。因为要在天黑前赶到目的地,所以路上拍照的时间并不多,往往就是垭口拍两张,措和湖泊岸边拍两张,路上摆拍两三张。在垭口拍照时,由于海拔基本高于4500米,天气非常寒冷,骑行的哥们姐们需要脱下骑行手套组装镜头对焦拍照然后再拆解放好带上手套 。这简直就是一种折磨!此时方便小巧的卡片机和手机就是贴心小伙伴了。:) 我记得在318上的安久拉山垭口时,天正下着接近冰点的大雨雪,当时我的手套已经是湿漉漉的,即使拿着手机拍照,手指也是颤动着不停。如果不是为了垭口留念,我根本不可能脱下手套去按触摸屏。
既然多镜头带的情况很少,那么焦距多少的变焦镜头合适呢? 这个其实很个人化。有的人喜欢广角风景,广角镜头很合适;有的人喜欢拍近景和人像,那么要求自然不一样了。这个完全可以跟着自己的喜好走,没有什么特别的限制。
顺便说一下,在高原,特别是藏区,不同地区风景的特点可以完全不一样。比如说阿里的辽阔就像下面这张一样。
而林芝地区的秀丽和丰富,在秋天时特别明显。 此时红叶绿叶黄叶混在了一起,水有时也是青绿色的。就像下面齐马拉山爬山过程中的树林。
因此在出发前,了解好每个地区的风光特征,会让你在选择相机和镜头时多一些把握。 概括来说,昌都和林芝地区多林木,风光秀丽多;阿里和那曲则是大山大湖大草原,一望无际; 拉萨和山南多山多障碍;日喀则地区既有大雪山和葱绿林木,也有类似阿里的大草原。骑行线路如果从四川和云南进藏,那么通常会路经昌都,林芝和拉萨;从青海入藏,会以那曲地区为主,新疆入藏自然是阿里为主了。
在结束这篇小文时,给朋友们看一张特殊的照片,拍摄于然乌湖。这是然乌湖附近靠近318国道的一处,有一块巨大的岩石突出到河流上方。当时有好几个骑行朋友徒手爬到这块石头顶端照相。由于临近河面,石头表面是潮湿的水汽。我相信骑行进藏的朋友是不缺乏勇敢的,不过在危及生命的拍照留念中,勇敢是否显得放错地方了呢? 希望大家都安安全全地骑行拍照。 晚安~
PS. 关于新藏线的沿途情况,可以参考我在豆瓣阅读上发布的 带你去看新藏线 图册,这样会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建议多看网上的自行车摄影作品。Rapha, Café Du Cycliste 这样颇有逼格的骑行服品牌的摄影作品也很值得学习。
我自己的经验:(1)蹲着拍,(2)爬坡的时候最容易出好片,(3)路上最好没人,(4)喜欢的话可以调成黑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