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常识 分类>>
AG九游会瓣瓣同心丨专访天津市宁河区区长惠冰:宁河充分利用京冀“飞地”优势转型升级
AG九游会瓣瓣同心丨专访天津市宁河区区长惠冰:宁河充分利用京冀“飞地”优势转型升级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让资源合理流动和配置,并通过协同创新实现生产力再造AG九游会登录J9入口。
宁河区位于天津市东北部,京津唐城市群几何中心,是天津市唯一一个拥有京冀两省市“飞地”的地区,先后布局了天津未来科技城、京津合作示范区、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三大载体,成为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承接北京非首都疏解的重要基地。
“10年来,宁河区始终将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要任务,举全区之力打好‘融入’牌、唱好‘对接’戏。特别是天津市委、市政府提出并实施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以来,我区坚持以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为指引,推进协同发展全面升级加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开辟了新天地、增添了新活力。”宁河区区长惠冰近日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说。
区位上,宁河区地处京津冀城市群几何中心,拥有北京市清河农场、唐山市芦台经济开发区和汉沽管理区三块京冀“飞地”,总面积达260多平方公里,这是宁河区融入协同发展“独一份”的优势。
交通上,京津、唐津、滨保、塘承、唐廊等9条高速贯通全区,国省干道四通八达,公路网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147公里,位居天津市前列,区内任意地点均可实现“15分钟上高速”。便捷的路网体系,让宁河与天津市区、滨海新区、天津“海空两港”以及河北省唐山市半小时通达,与北京和雄安新区也形成“一小时经济圈”。
生态上,位于宁河腹地的七里海湿地,是世界三大古海岸湿地之一,总面积233平方公里,占天津市湿地总面积的12%,素有“京津绿肺”“天然氧吧”之称,湿地周边负氧离子含量达到大城市中心区的50倍。此外,我们还拥有17条一二级河道、18平方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全区林木覆盖率超过10%,是京津冀重要的生态“后花园”。
空间上,宁河区拥有耕地69万亩,孕育了以种稻、种蟹、种鱼、种猪、种苗为代表的五大优势种业和种花、种牛等新兴种业,成功创建了天津市首家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津沽七里海”品牌享誉全国,是京津冀乃至华北地区重要的精品“米袋子”“菜篮子”“肉铺子”。
文化上,千百年来,宁河积淀了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美食文化等12种特色文化,拥有全国第一所地方小学——芦台一小、百年名校——芦台一中,培育了天津早期党团组织创建者于方舟、中国“氢弹之父”于敏、著名画家周思聪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
这五大优势各具特色、相互独立,但又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共同汇聚成宁河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独特基础和优势。
惠冰:我们先后与北京、河北方面开展合作,共建京津、津冀两个“示范区”。在我区第三次党代会上,更是将建设“飞地”协同发展示范区纳入“一一二二”工作举措中,目的就是要与“飞地”共同探索出产业发展共赢、基础设施共建、生态环保共治、社会资源共享的实现路径,创造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宁河样本”。
惠冰:我们聚焦承接疏解、错位发展,谋划实施了以“一城两区”为代表的协同载体。“一城”即天津未来科技城,总面积136.45平方公里,是全国四大未来科技城之一。“两区”即京津合作示范区、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京津合作示范区依托北京市清河农场建设,是京津两地十大战略合作项目之一,被列为国家第三批智慧城市试点。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大北产业园区由我区与河北省唐山市合作共建,围绕发展预制食品产业,重点布局了总投资50亿元的京津冀预制食品产业先导区建设,计划打造“一园百企多基地”的预制食品产业格局。
在与北京市协同发展上,我们牢牢抓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围绕“北京研发、天津转化”定位,累计引入北京实体项目112个、总投资达到384亿元。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设立驻北京企业家服务处,与北京市通州区签署联动发展协议,区级领导每月专程赴京,主动拜访国家部委、对接央企院校、洽谈在京企业。先后围绕低空经济、林业产业、农文康旅、闲置盘活等主题召开推介研讨会,成功促成特味浓集团、中谷开源等14个北京项目落地投产,带动形成了汽车零部件、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钢铁制造、高端纸业等特色产业集群。特别是在国家体育总局的大力支持下,成功举办了中国公路自行车赛、速度轮滑公开赛、七里海半程马拉松等一系列国家级赛事,有效探索了赛事经济模式,提高了宁河知名度。
在与河北省合作发展上,累计引进落地河北企业项目87个、总投资超65亿元,特别是从河北省保定市引入的英利能源公司,目前已在我区建成5吉瓦高效光伏组件智能制造生产基地,成为“五大主导产业”之一,在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能源更新迭代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惠冰:天津未来科技城位于宁河区西南部,是全国四大未来科技城之一,规划面积136.45平方公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棋盘”中,天津未来科技城主要围绕“北京研发、天津转化”目标,计划打造“智慧经济城、创新先导城”。园区主要分为七大板块:
第一个板块是七里海“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示范项目板块,即总投资122亿元的“小七里海”项目,主要分为“芦苇洲公园”“稻香美村”“低碳绿坊”三大场景,重点发展全域旅游、农产品精深加工、总部经济、会展经济等业态。
第二个板块是生态康养板块。主要结合七里海湿地保护修复、七里海乡村旅游示范片区打造等工作,借助七里海湿地及周边的良好生态,发展农文康旅业态。
第三个板块是汽车科技板块。主要依托一汽大众华北基地,打造“整车制造+配套供应链+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汽车产业体系。
第五和第六个板块分别为智能制造、板块。这两大板块以宁河现代产业区为基础,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风光发电”等业态。
新京报:七里海湿地是京津冀地区的重要生态资源,宁河区在保护修复七里海湿地,探索推进“两山”转化上都采取了哪些举措?
惠冰:我们高标准编制实施《七里海湿地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17—2025年)》,先后投入近200亿元,扎实推进保护修复“十大工程”,湿地功能完整性、生物多样性明显提升,相关经验入选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典型案例。
历史上的七里海以“野”著称。“七里烟波”曾是“宁河八景”之一。我们实施十大工程,主要就是恢复它的自然风光,做到还“湿”于“野”。近年来,已累计恢复湿地植被2万亩,营造浅滩1.5万亩,放流鱼苗及成鱼数百万尾,精心组织开展科学间捕、公益拍卖、联合放归等活动。通过不断努力,七里海湿地生态环境持续提升、生态功能持续增强、生物多样性显著改善,湿地栖息和过境的鸟类达到258种,其他野生动植物品种达到近400种。
我们坚持把七里海湿地保护修复作为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的重要实践,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化,用生态效益反哺经济发展。通过系统修复,七里海湿地“生态红利”不断释放,“绿水青山”成为“梧桐树”“聚宝盆”,稻蟹混养、林下经济等低污染、高效益模式取代了传统作物种植,让生态效益就近就地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群众受益。
惠冰:主动“进京赶考”,持续推进承接疏解。提速推进天津未来科技城、京津合作示范区、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等载体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承载能力,打好名校引进攻坚战。
坚持产业优先,持续推进转型升级。强化与京冀“飞地”资源互惠、与产业互补、与市内各区合作互动,加强与京津冀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北京中关村等创新平台协作,盯住头部企业、链主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加强招商合作。
盯紧生态环境,持续推进“两山”转化。统筹打造“绿水青山”与塑造“金山银山”,与周边区域抓好重污染响应协同、跨界执法协同、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协同,让宁河这座京津冀地区生态“后花园”越来越美,人气越来越旺。
全面协同协作,持续推进共建共享。围绕有效融入京津冀城市群,进一步完善城乡基础设施,畅通发展要素流通渠道,提速推进京环线改线等重点工程,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麒麟桥新建、特色小镇打造等重点任务,为区域协同发展创建更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