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分类>>

自行车的变迁

2024-05-11 04:50:35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自行车的变迁上世纪70年代,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被列为“三大件”,是一个家庭是否富裕的象征。无论繁华都市,抑或穷乡僻壤,人人以拥有一辆自行车为傲;女孩子找的对象如果有辆自行车,则引来一群驻足羡慕的眼神。

  我家的第一辆自行车是1983年买的,是28吋黑色的海狮牌载重自行车。在物质匮乏的计划经济时代,自行车是凭票供应的奢侈品,为了弄到自行车票,家里托了很多关系。自行车是三哥去买的,三哥将自行车买回家后,村里着实热闹了几天,不亚于现在的宝马、奔驰开回家。大家来看时,哥哥就像个解说员似的,这个叫龙头、这个是刹车、这个是车脚;姐姐找来了几小块红布做成一朵红花绑在车龙头上,三哥更是将自行车擦得一尘不染。

  车子买来后需及时向当地派出所登记办证上牌,派出所会在车把手中间和三角架的中轴上都打上钢印,并发给车主一本自行车证,相当于现在的汽车行驶证。我家的自行车是全村第2辆自行车,此前村里只有一个当干部的人有辆公家发给他的自行车。我家的自行车成了名副其实的“香饽饽”,谁家办个喜事、有个急事,我家的自行车总爱“抛头露面”。那时,自行车是小偷作案的“对象”,必须配锁,有的人还会给自行车办理保险。我家车钥匙是由爸爸管着的,要是谁来借车,爸爸会先让人骑给他看看熟不熟练AG九游会登录J9入口,不熟练的人爸爸就不借;别人来还自行车时,哥哥也会仔细检查一遍。自行车买来后,练骑车成了我们最喜欢的事。每次练车都要征得爸爸同意,一个人练,一个人帮忙在后面扶着车后架;若三哥在家里,老远就能听见他的大嗓门,“眼睛看前面,身子坐正,腰不要歪掉、双手用力一样”。

  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自行车逐渐成为老百姓最重要、最普及的代步工具。每天清晨和日落时分,上下班的自行车洪流成了最为壮观的靓丽风景。有统计数据显示,到1993年,中国城市自行车平均保有量达到顶峰,每百户家庭拥有197辆,“自行车王国”由此得名。

  进入21世纪后,依靠人力来提供动力的自行车,已不能满足人们日常的出行需求,越来越多的摩托车、电瓶车、小汽车开始逐渐进入普通家庭,自行车的命运急转直下。自行车不再是“财富”的象征,骑自行车出行比例逐年下降。自行车主人的脸上也没了昔日的洋气和自豪,更多的是奔走于生活中的一种疲惫。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自行车单一的代步功能衍变成了时尚、运动、休闲、健身的新定位。千篇一律的黑白式自行车逐渐被色彩艳丽的新式自行车取代,捷安特、美利达、崔克等洋品牌使“永久、凤凰、飞鸽”等传统品牌不再独享殊荣。各种标新立异的山地车、折叠车、休闲车、变速赛车更是层出不穷;让自行车摆脱了落后、廉价的象征,成了高效便捷、青春时尚的代名词。全国各地的自行车赛事、骑行活动也犹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尤其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宫金杰/钟天使组合夺冠、为中国拿到史上第一枚自行车奥运金牌后,一度被打入“冷宫”的自行车重新回到了公众视线。

  近年来,随着环保“”的兴起,自行车成了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的代言人;公共自行车、共享自行车更是成了新时尚,扫码骑行、手机付费的共享自行车在各大城市风生水起,我们千岛湖的“小绿”也赶上了时髦,既解决了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的交通便捷,又如同繁星点缀了城市道路。

  自行车,阅尽世间沧桑,历经岁月洗礼,虽沉浮多年,但依然精神抖擞。联合国也将每年的6月3日设为“世界自行车日”,希望人们骑自行车出行来促进环境改善和身体锻炼。千岛湖的骑行绿道建设更是为自行车提供了新舞台,为千岛湖的旅游增添了新意。骑自行车不再是过时的交通方式,而是象征回归自然和时代进步的“新宠”。 (蒋光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