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分类>>

一条河 一座桥 一座城

2024-07-13 10:46:32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一条河 一座桥 一座城在岁月的长河中,每件事物都是有记忆的。哪怕是一座桥,也有属于它的故事,虽经过风雨洗涤,仍历久弥新。屹立于运河之上的解放桥不仅是沧州市区重要的交通枢纽,连接着东城和西城,履行着重要的运输职能,更是沧州一处文化地标。它就像是一位饱经风雨的老人,站在运河之上,向过往的每个人讲述沧州这座小城前世今生的故事。

  每一个沧州人,对于运河,对于解放桥,都有一份特殊的感情。站在河边,静静地欣赏它的模样:白玉石的栏杆,温暖而恬静;桥拱支撑着桥面,坚韧而稳健;桥面上行人如梭,车辆川流不息,繁忙而井然。

  时光匆匆,解放桥静静伫立在城市中央,看云卷云舒,看人来人往,看城市变迁

  解放桥始建于1939年,是日本侵略者修建的,最初叫做朝日桥。当时的桥是木质结构,长47.5米,宽4米,共9孔。在战争年代,此桥主要用于军队的军需运输,所以也叫做军桥。1947年,解放军与守军为争夺此桥,曾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解放军解放沧州后,将此桥改名为解放桥。

  木桥由于年久失修,并且在战争年代遭到破坏,早已伤痕累累。解放后,政府在1953年和1962年,对木桥进行了两次维修、加固。但是,木桥历经风雨,日渐老旧,已经不堪重负。1975年,市政府将木桥改建成单孔双曲拱钢筋混凝土大桥,桥长54米,宽19米。1999年,解放桥辅桥开始建设,于2000年10月1日竣工通车。

  1975年之前,解放桥还是木质桥梁的时候,沧州人都习惯把解放桥叫做“老桥”,把新华桥叫做“新桥”。

  71岁的刘绍行,原来住在牛市街(南湖公园附近),他小时候就是在老桥附近长大的,这里沉淀了他大半生的记忆。

  提起老桥,刘绍行的脸上流露出留恋的神情,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在运河边玩耍的情形仿佛就在昨天,“小时候,每到夏天的时候,我们会去运河里游泳。那时候可没有什么游泳馆,运河便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水上乐园。我们小时候,运河里还能通船,老桥周围热闹非凡。我记得那时的运河水不是太浑浊,就算是浑水,孩子们也不在乎。我们就在老桥附近玩水、游泳,调皮的男孩爬上高高的桥身,从上面直接跳进水里,溅起一水花。”

  72岁的张耀华,小时候住在顺城街。张耀华记得,当年的木桥桥面很窄。桥墩、桥栏杆全都是木头做的。桥很高,桥下可以过船。桥的北边是码头,码头周边是沧州商贸中心。

  张耀华记得,原来解放桥附近有几个摆渡口,比如菜市口渡口(现解放桥附近)、白家口渡口(现新华桥附近)等,运河东西两岸的百姓可以通过摆渡船到河的对岸。随着运河上的桥越来越多,摆渡的就渐渐被取代了。

  解放前,作为南运河上唯一一座桥梁,老桥和摆渡口共同承担着沧州运河东西两岸的运输职能。老桥附近也是沧州老城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

  原本,大运河沧州段是没有桥梁的。解放桥的北边,运河东岸的亲水台上有一块沧州标记,这里曾经是沧州码头(江叉子码头)的所在位置。曾经,大运河航运让沧州成为南来北往的商贸集结地。那时,沧州运河东岸商贸发达,南来北往的商船在这里停靠。日本侵略者占领沧州后,在沧州最繁华的地带,修建了沧州运河段的第一座桥梁,这就是解放桥的前身,当时被称为军桥。

  这座木桥横卧运河之上36年,承担起沧州运河两岸百姓的日常生活的往来。木桥虽然简陋,但是在战争年代却是重要的交通要塞。

  1947年6月,解放军在清扫外围军队后,开始展开与沧州城内负隅顽抗的残兵争夺军桥的战斗。

  当时的军桥是运河以西通往沧州城的唯一要道。要从其他位置进入沧州城,只能通过摆渡才能过河。敌人沿着运河东岸修筑了十几处碉堡防御工事,桥头两侧筑有更高的碉堡、岗楼,还有沙袋、石块等堆砌的掩体,以及三道铁蒺藜栅栏。他们还配备了火炮等武器,构成多层交叉的火力网,妄图负隅顽抗。

  6月12日上午,解放军接到了强攻夺取军桥的命令。解放军方面组成了夺桥突击队,经过半日精心的准备,周密布置火力,并划分了进攻小分队。下午二时,解放军向敌人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枪炮声响彻天空,运河水泛起阵阵波澜。经过激烈的战斗,下午四时就全部占领了西关和顺城关。

  这座走过了36年的木桥,承载了太多的故事。战火纷飞的日子,它如一个战士,在枪林弹雨中岿然屹立;它历经风雨,与两岸的沧州百姓默默相守;它方便居民出行,承载城市发展的步伐。

  老桥拆除的时候,很多沧州人都依依不舍地去河边相送。刘绍行说:“老桥拆除的时候,很多沧州人都觉得不舍。”张耀华说:“当时还有人说钢筋混凝土的桥身太低,以后可怎么过船呢。”可是,谁能想到短短几十年,航空、铁路等运输方式高速发展,年轻人都不知道沧州漕运曾经的辉煌了。

  小时候对于解放桥的记忆不多,记忆最深的就是解放桥特别陡,这或许只是刚记事孩子的感受。上世纪80年代,没有电动车,没有私家车,家家户户的代步工具就是一辆自行车。每次要上桥时,爸爸就会紧蹬几下车子,顺着惯性,还能省些力气。

  下桥的时候就爽了,一路响着自行车铃铛,狂奔而去。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坐在爸爸自行车前面的横杠上,从桥上骑行下来的情形,当时还一直叮嘱爸爸千万别捏闸。

  在沧州,正月十六有遛百病的习俗。这天晚上,沧州的男女老幼都会走出家门,来到大街上,看烟花、放鞭炮、撒硬币,祈求自己和家人能够百病不侵,身体健康。因为这一习俗原来也叫做“过桥”,所以每年的这一天,沧州人总会到解放桥走走,祈求一家人平平安安。

  华灯初上时,清风楼、解放桥、运河两岸的建筑披上了五彩的霓裳。这流光溢彩的灯光把河水、解放桥和这座小城打扮得更加璀璨。

  古香古色的清风楼、蜿蜒流淌的大运河、屹立河上的解放桥,这里不知藏了沧州多少动人的故事。每一个沧州人站在桥上,都会感受到无比的厚实、宁静、温暖AG九游会登录J9入口。这里不仅是沧州的城市地标,更是沧州人情感的纽带。

  岁月不语,解放桥静静屹立,它跨越了历史,见证了变迁。在它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沧州的过去,也看到了沧州建设的足迹。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