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常识 分类>>

2024家里装了朵“私有云”

2024-02-22 11:38:25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2024家里装了朵“私有云”作为科技领域创作者,每年最具挑战的,是需要学习一些新(技术)知识,最有意思的,也是可以接触到这些新技术或新产品。

  大约是在80年前,一位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提出了象征现代计算机起源的冯·诺伊曼结构,在这一结构中,「存储单元」成了和「计算单元」同样重要的计算机单元。

  某种意义上来说,冯·诺伊曼结构不仅为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是后来席卷全球的云计算的理论基础。

  NAS就是这里提到的存储单元中的一种,Network Attached Storage,又称「网络附属存储器」。

  以国内主流NAS厂商为例,群晖创立于2000年,威联通创立于2004年,而百度网盘、腾讯微盘正式上线年。

  作为存储产品中的一个分支,由于硬盘、芯片在早年间计算机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成熟,NAS最关键的往往是操作系统,而不少NAS系统又是以开源形态存在(如TrueNAS、EasyNAS、OMV等)。

  DIY NAS的好处是便宜,DIY一台NAS的成本,普遍能够控制在千元以内,而品牌NAS的售价往往是同配置DIY NAS的3-6倍。

  有利必有弊,DIY NAS的弊端一是对专业知识要求较高,往往一个内网穿透就将普通用户搞得焦头烂额。

  另外也是由于对专业知识的高要求,不熟悉虚拟机、docker方面知识的人即便搞出这么一台NAS,稳定性往往也会是个隐患。

  好在,随着这两年技术的发展和一些新兴团队的出现,市场竞争不仅将NAS的价格打了下来(相对来说),易用性也有了些许改观。

  以我个人为例,作为一个文字创作者,无论是在发布会,还是在展会上,往往会留存大量照片和视频,这些影像资料为我带来了两方面困扰:

  真正让我下定决心的,是家中父母告诉我,他们有一些家庭影像文件,我当时留在家里的U盘已经放不下了,希望我能过年带一个移动硬盘回去,以便能够外接到电视上随时观看。

  其实还有一类群体更需要NAS,那就是有协同办公需求的小团队,这样的团队可以将NAS作为一个协同办公空间来使用,我就有不少做视频团队的朋友在用NAS。

  这是一台4盘位NAS——极空间Z4 Pro,单盘最大支持22T机械硬盘,也就是说,满载会有88T容量。

  本质上NAS是一个远程访问的存储设备,所以这并不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真正影响使用的其实是家中宽带的网速。

  我家的路由器是放在书架最下面一层,为了方便联网,我把书架收拾出一层来专门放Z4 Pro,好在高度刚好够放这台NAS。

  插入硬盘,开机启动,进入手机端App后,就可以自动搜索到这台设备(如果没有搜到就多搜几次)了。

  初次登录需要激活设备、注册账号,激活设备后注册的第一个账号默认是管理员账号,这个账号权限最高,后续可以通过管理员账号再开设子账号。

  Z4 Pro可以设置多个子账号,每个账号可以单独使用,且存储的数据是完全与账号隔离的,即使是管理员,也没有权限访问子账号中的内容。

  作为“家庭私有云”,Z4 Pro上还有一个叫「团队空间」的应用,这个应用可以很好地解决我前面提到的,建立一个所有家庭成员可以访问的公共空间的需求。

  不过,这些还只是NAS的基础特性,接下来,我们聊一聊Z4 Pro几个核心应用的实际使用体验。

  就在手机厂商将手机存储空间越做越大时,不仅没有缓解这一焦虑,用户甚至还需要为越来越大的存储空间带来的溢价买单。

  我也是在家中装了NAS后,才又将已经升到512G存储空间的手机,换回了256G,也让手机得以再次聚焦到计算,而非存储。

  尤其是图片,经常是想到之前某个时间拍过一张照片还不错,可以放到正在写的文章中作配图,但由于时间太过久远,已经无从找起。

  极相册是类似手机相册的一个应用,在我将散落在此前用过的几个手机、硬盘,以及云盘上的照片搜罗到Z4 Pro中,并将所有相册的文件夹添加到极相册后,这些照片就会以时间线自动在极相册中排列。

  我的主力机换机周期一般是三年左右,往往三年一轮换时,也就意味着手机中的照片、音视频等文件就将进入移动硬盘被雪藏,极相册这一功能很好地将我过往几万张照片可以按时间线呈现。

  极相册另一个对于我来说比较实用的功能是自动备份,我是选择将手机所有相册中的照片在手机连接WiFi状态下自动备份的。

  这为我带来的好处是,当我需要调取这些照片时可以直接在笔记本端的极空间应用中调用,不用再将照片来回互传。

  重复文件扫描是极相册第三个特色功能,散落在各个相册中的几万张照片,难免会有重复,这些之前我不愿意花精力去筛选的重复照片,现在可以通过自动筛选功能进行去重了。

  我只是手机相册就有2.2万张照片,重复文件扫描花了十几分钟,扫描完后竟然有几千张重复照片,查看后发现,手机相册里的一个文件夹进行了两次备份,这也是未曾料想到的。

  对于家庭成员比较多的家庭,就可以通过这个家庭相册共享自己的家庭照片和视频,尤其对于家中不太会操作电子设备的父母,我们可以将他们想要的日常照片和视频放到这里供他们查看。

  上述这些功能支撑起了极相册作为云存储空间的独特性,但作为云存储空间,极相册也有着云存储对算力、网络的依赖。

  这种延时让习惯了本地照片读写速度的我,多少还是有点不适,但依然要好过一些网盘带来的使用体验。

  在将下载好的影视剧导入极影视后,极影视会自动识别出影视剧的相关信息(剧作、演员、海报、评分等)。

  更重要的是,极影视不仅支持4K、蓝光视频播放,还会记住你的播放记录,追剧的时候,每次登录都会自动“书接上文”。

  不过,不是所有影视剧作都可以被极影视识别出来,对于那些没能识别出来的影视剧,在极影视中会以文件夹形式展现,通过自定义设置可以手动完善文件夹名称、分类、介绍资料。

  例如,我可以将名为「家庭影院」的文件夹设为共享文件夹,对所有家庭成员开放,这样,所有家庭成员就可以将自己想和家庭成员分享的内容放到这个文件夹中,也可以随时播放其中内容。

  当然,现在的极影视也有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例如不支持自动跳过片头片尾(需手动设置),再如无法自动识别剧集顺序、按序播放。

  2006年,27岁的谷歌高级工程师克里斯托夫·比希利亚向时任谷歌CEO施密特汇报了一个名为“云端计算”的想法AG九游会,在施密特的支持下,谷歌筹备了「Google 101 计划」。

  这是云计算起源的谷歌版本,当然,科技史上关于「云计算」的起源不只有这一个版本,例如还有亚马逊版本。

  在这之后的十几年里,云计算承接了全球数字化转型这一全新的商业发展周期,云计算成为商业世界的重要技术载体。

  在这十几年里,由于云计算技术晦涩难懂,相关技术也还没达到向消费领域普及的程度,普通消费者更多是间接受益,像NAS这样的产品仍属小众。

  直到近两年,随着技术的成熟,以及个人存储市场的升温,一些公司开始基于NAS最基础的存储和共享特性,对普通用户使用频率更高的相册、音乐、视频应用进行频繁优化,从而让NAS有了进一步下沉到普通家庭的机会。

  不过,这些NAS产品依然保留了虚拟机、docker两大云计算核心技术,对于更高级的玩法依然支持。

  早期NAS玩家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一个小白用户花了一年多时间终于玩转了NAS,与此同时,他也顺便自学成了网络工程师。

  关于噪音问题,其实主要来自于硬盘,我是参考了社群里老用户的建议,配了5400转的鹰盘(而非7200转的盘),实际运行状态噪音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大概只比笔记本静音风扇的工作噪音稍高一些;

  关于网络传输问题,实际使用下来来看,延时在所难免,极音乐冷启动播放延时在20s左右,极相册照片刷新也会有2-3s的延时,不过NAS还是要比网盘、云电脑好用一些;

  至于硬盘损坏问题,就要靠多加一块硬盘或通过网盘冗余备份来解决了,实际上NAS也有硬盘诊断功能,及时更换硬盘也会是一个保障。

  总结一下,作为“家庭私有云”,存储、共享是NAS的基本特性,系统稳定性和应用体验是NAS决胜关键。

  而在这个个人数据爆炸式增长的时代,通过NAS造一朵“私有云”,不失为实现家庭存储自由的一条可选路径。

搜索